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24节气

作者: 时间:2023-10-09 点击数: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24节气

正逢昨天是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多多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二十四节气是哪些呢?我们可以通过二十四节气歌了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最后一句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意思是上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6号和21号,下半年的节气大多数在每个月的8号,23号。这是以阳历来推算节气的日期。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现我对以下节气作简述:

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各地最热的月份是7月,夏至为622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各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冬至是1223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了,故分别称为夏至、冬至。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今年的1221日是冬至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与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立,是开始的意思。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下面再来说说冬天的最后两个节气: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15日或6日。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小是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看,小寒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大寒应该是最冷,但在我国大部地区,小寒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每年121日左右是大寒。大寒是反映气温升降过程和程度的一个节气。本来,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处在北半球的我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地面接受的光和热最少,天气应该最冷,但实际最冷却在冬至后的小寒、大寒节期间,即所谓冷在三九。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寒措施,安稳过冬。

二十四节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在国际气象界上,二十四节气还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同时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宝贵的文化。同学们还可以抽时间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去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更多的知识,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