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学习:学习《AI赋能科研,轻松破解课题申报难题!》等文献资料,了解了人工智能对课题申报和研究的促进作用。
2.主题研讨:3月18日,课题组结合理论学习讨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开展课题研究?”等问题,初步了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课题选题、课题设计、课题申报书的撰写等方面,并学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课题申报和研究。
3.教学实践:3月份,学校许奕晨、陆诗嘉、林晨和徐政筠等教师还积极开设校级公开课,分学科进行依托智慧实验室创新初中理科实践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探索依托智慧实验室创新初中理科实践教学方式。
4.案例申报:3月份,课题主持人李芳老师申报2025-2026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运用跟进式改进典型案例《依托智慧实验室创新初中理科实践教学的行动研究》,她结合2024年度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报告(科学),分析了我校理化生等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利用智慧实验室,开发教学资源,创新理科实践教学模式,提高理化生等学科教学质量。
5.教师培训:焦智慧教育,赋能科研创新。3月24日组织开展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课题申报”的2025年度各级各类课题申报专题培训活动。教科室主任作了《人工智能赋能课题申报》专题讲座,他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应成为课题研究的创新支点”,他结合具体案例,阐述AI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课题选题、课题设计、课题申报书的撰写等方面。他指出教师要与时俱进,跳出传统研究框架,学会用AI技术重构科研场景,赋能课题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