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有了初步的概念。接下来,对于传统文化议题的选择是否可以更加丰富?除了整合课内的诗歌资源,是否可以进行部分课外拓展?选择的议题是否可以来源于生活?在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讨论结果:传统文化的范畴可以很大,比如生活中的花草、风雨、美食等等。课题组的实施路径也可以更加丰富,可以充分运用好一些央视文化类节目,如“经典咏流传”,可以根据传统文化议题,进行资源重整,设置为学校的上下课铃声,每月一赛,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减少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畏难感。 2.讲座学习:学习南通原语文教研员李凤老师开设的有关于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讲座,李老师在讲座中再一次强调了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她在讲座中提到:“语文学习,就是要通过咬文嚼字,才能使学生了解到语言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而诗歌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这也让课题组成员更加坚定了于古诗词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信念与决心。 3.文献研究:通过文献学习,了解古诗词实践研究的现状。 4.行动研究:对“经典咏流传”以传统文化议题的角度进行筛选与整合,形成一定的资源库,寻求学校的支持,定点定期的在校园内循环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