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一个人能够对一首音乐作品完全掌握时,实际上他在结构上进行的是逻辑思维,然后他在情绪上进行的是感性思维。所以音乐是一个既有逻辑思维又有感性思维的艺术作品。 二、进一步明晰了培养学生音乐学习思维的路径和方法 (一)问题凝练,设计音乐高阶思维的核心问题 优质问题是打开高阶思维的一剂良药。不管是音乐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在知识输入前都需要问题凝练。例如,欣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低阶思维的问题设计往往是这样的:“《月光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创作《月光曲》?”高阶思维的问题设计:“从情感和画面两方面,讨论贝多芬能即兴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两个问题的设计不同就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劣质问题导致低阶思维,优质问题推动高阶思维。所以在音乐课上优质问题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感受音乐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整合碎片知识,让音乐从体验到应用 1.整合、关联教材 将学习内容整合、关联,利用大单元设计打破知识的碎片化状态,形成系统的知识联系,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PBL)式或者主题式的学习内容,跨课时、综合性推进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重构大单元音乐活动,优化、整合音乐教材,打破原先以歌唱、欣赏、器乐为维度的单一性编排序列,同时积极与其它学科建立整合联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全程参与中,获得艺术审美力和文化力的体验。 2.设计音乐“学习单” 设计使用学习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音乐“体验”走向音乐“应用” 音乐学科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先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其顺序为①初体验:感觉反应。学生对音乐刺激做出初步的反应。②新体验:感官联动。综合律动、游戏、图谱等多种感官学习,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③深体验:讨论探究。教师和学生回顾自己的经验活动,通过讨论和探索,明确自己在经验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在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观念。④体验升华:迁移,应用。把自己的新发现迁移或运用到其它音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