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课题研究课案例】
上课课题: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执教者: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中学,郑亮生;上课时间: 2023年11月27日;上课班级: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初二(10)班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苏州市202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2年2月27日;编号:2022/LX/02/247/03;主持人:郑亮生,杨秀华;单位: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太仓市浮桥镇金浪中学。
2. 核心概念界定:
(1)导图案:
导图案是指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地理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将导学案进行地图化编辑,利用地图、图像等编制的一种导学案,一种用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地理学科教学方案。图是导图案的主体,是地理内容和信息的载体,也是导图案中“导”的工具,还是学生操作、体验、思考和分析的对象,包括地图、图像、图表、示意图、思维导图等。导是指导、引导的意思,就是按照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任务驱动型、问题驱动型、方法驱动型三类。导图案在内容上包含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和当堂反馈,主体部分的教学过程包括基础部分、要点部分和拓展部分。导图案具有引导性、地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层次性等特点。
(2)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
以图导学是以地图、图片等为先导或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本课题的以图导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用地图、图像、图表、思维导图、示意图等编制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导图案,并以之为教学活动的地理信息载体和教学引导平台,遵循一定的以图导学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开展的地理教学活动,这里的“图”既是是实际的地图、图像等图,也是指导图案的图。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在以图导学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导图案为教学平台构建的包括以图导入、以图创境、依图定位、据图探究、合作研图、以图作结、图导思维、用图训练和按图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地理教学活动。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内容直观化、内容呈现指引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流程规范化、教学情境真实化、知识结构系统化等特点,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实现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达到培养学习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塑造学生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3)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分为课前和课堂。课前教师主导,进行导图案的编制,以图创案,用地图、图像、图表、思维导图、示意图等编制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导图案。课堂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同时实施,教师使用导图案组织课堂教学,以图导教;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画图、作图、指图、释图、填图等方式使用导图案,以图导学。具体则可以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为用图导入,以图创境,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步为依图定位,用图探究,合作研图,丰富学习方法,第三步为用图作结,图导思维,构建整体思维。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形式,以导图案为导线,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以导图案为载体, 突出地理学科特色,以导图案为工具, 突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导图案为平台,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学生依图而学、据图交流,老师则点图指导、按图评价。
3.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对导图案的理论认识,形成导图案以图导学教学策略,构建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地理学科特色,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1)通过本课题研究,加强对相关理论的认识,明确导图案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大意义,明确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大意义。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掌握导图案编制的技巧,建立导图案资源库。
(3)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能够使用导图案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解读、析图、作图能力以及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4.研究主要内容:
(1)开展导图案、以图导学以及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导学案、地图教学和以图导学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加强对导图案、以图导学以及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认识,明确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2)开展问卷、访谈、观察等调查研究,了解导学案和地图教学的现状,明确导图案的实施前景,明确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加强对导图案的研究和认识,包括导图案的结构、主要内容以及导图案模板的研究,导图案编制的基本原则、措施和策略、评价的研究,图导图案编制中图的选取和制作、“导”的设计的研究以及导图案资源库的建设研究,掌握导图案编制的基本技巧。
(4)构建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包括导图案课堂应用原则、方法、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流程、组织、评价的研究,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5)开展课例研究,加强对导图案的使用以及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的认识,不断完善相关理论。
二、研究课说明
1.研究主题:基于导图案的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策略。
2.需解决的问题: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图案开展以图导学教学?
3.本节课设计意图:
围绕课题研究主题,精心设计导图案,以太仓市自来水厂取水点位置图引入新课,创设“共饮一江水”教学情境,串联了“水情”“缺水”“节水”三部分内容,采用导图案以图导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西北”“华北”“苏州”“云南”四地缺水的原因,读图分析、用图探究、合作研图,明确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树立了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源观,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水资源,实现人水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理论、理念说明:
导图案是在导学案和地图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把导学案进行地理学科特色的地图化,把地图教学导学化,把两者优化组合。通过导图案这一学习载体,以图导学,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导图案以图导学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5.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实践研究法,课例研究法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
2.通过案例分析知道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措施。
3.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源观,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4.关心家乡的水资源,实现人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2.教学难点:
关心国家和家乡的水资源状况,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以图导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自我介绍:我来自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北校区)和大家一起来共同研究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2.创设情境:人山人海中能够和大家共聚一堂,我觉得我和大家缘分匪浅。常言说得好:一个锅里吃饭的是一家人,那么,一条河里喝水的不是一家人也近似一家人了。张家港和太仓都从长江取水,我们共饮一江水。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也是水量最丰的河流,年径流量达9500多亿m3,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一直以来,这条“母亲河”哺育着沿岸亿万子民。让我们共同举杯,感谢母亲河的无私馈赠,一起干了这杯长江水。未来,我们相信她会让更多“干渴”的中华儿女喝上长江水。
二、水情:联系生活,了解水资源概况
1.用途: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诞生于原始的海洋之中。人体中含有60-70%水分。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除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外,还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
问题:水除了可以喝以外还有什么用?请大家举例说明水资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学生结合生活、生产回答。)
2.概念: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3.水源: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来自哪里?(学生回答:河流与湖泊)
展示图片:张家港市长江新海坝取水口、太仓市长江浏河取水口、2021年苏州市区
域供水水源地一览表
4.数量:大家都知道,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且水是可再生资源,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那么是不是水资源用之不竭,不存在缺水的问题呢?
数据:我们能用的水资源所占比例。
问题:你们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地球上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过渡: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怎么样呢?我国缺不缺水呢?
讲述:根据《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22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088.1亿m3,居世界第六位。2022年,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19m3/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属于中度缺水国家。
数据分析:展示“2022年中国各省水资源情况(不含港澳台)”,分析一下问题:
(1)2022年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8个极度缺水,4个重度缺水,5个中度缺水,6个轻度缺水,仅有8个不缺水。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我国很多地方严重缺水。)
(2)极度缺水和重度缺水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学生回答:北部地区。)
三、缺水:学科实践,水资源短缺问题
1.读图分析: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读“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学生回答:南丰北缺,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讲述:华北和西北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
2.探究:西北缺水的原因
读图分析:请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与吐鲁番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学生探究发言:西北缺水的原因是因为降水少。)
3.探究:华北缺水的原因
(1)材料分析:请阅读华北地区相关材料与“华北、西北对比图”,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学生探究发言:降水少、水资源少,人口多、城市多、工业多、耕地多,人均水资源不足,用水量大,供不应求。)
(2)读图分析:请阅读华北春旱相关材料与济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华北春旱时缺水的原因?(学生探究发言: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3)读图分析:在我国,像华北春旱这样因为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请阅读“广东、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和“北京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点。(学生读图回答:冬春多,夏秋少;年际变化大。)
4.探究: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应对措施
(1)合作探究:为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和时间分布不均问题,我们分别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学生探究填表)
问题 |
分布特点 |
措施 |
空间分布不均 |
南丰北缺 |
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调等) |
时间分布不均 |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
修建水库等 (如三峡水库等) |
(2)观看视频:观看视频《共饮一江水:南水北调》,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让我们和北方人结缘——共饮一江水。通过南水北调,解决了1.1亿人的喝水问题,让华北地区的人和我们一样喝上了长江水;虽然因为西线工程还未开通,西北地区还没有喝上长江水,但我们相信,未来西北地区的人们也一定能喝上甘甜的长江水。
(3)举例:除了南水北调以外,我国还有引黄入晋、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我们苏州也有引江济太工程。
(4)举例:长江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2022年,我国共拥有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8983亿m3。
5.探究:苏州缺水的原因
(1)过渡: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长江下游——苏州。我们苏州地区位于丰水带和多水带,降水丰富,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那我们会不会缺水?
(2)数据展示:苏州2021年降水量为1226.1mm,较往年偏多;水资源总量为42.051亿m3。2021年苏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30m3/人,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3)材料分析:请阅读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与苏州市相关材料,分析苏州缺水的原因?(学生探究发言:水污染严重)
6.探究:云南缺水的原因
(1)过渡:下面,让我们再看向长江上游地区——云南。
(2)材料分析:展示“网络搜索“云南干旱”结果”,据材料分析问题:云南缺水吗?(学生回答:缺)
(3)材料分析:请阅读云南省相关材料与“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示意图”,分析云南缺水的原因?(学生探究发言:人和水不在一处,地势险峻,取水困难。在地面蓄水不易,水易流失,白白的流走。旱季一来,云南便缺水严重。)
(4)数据分析:在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加重的同时,我国很多的水资源却白白流走。除此之外,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惊人。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发达国家为9-18m3, 而我国2022年还是49.6m3, 几乎是发达国家的三四倍。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美国、日本在多年前就分别达到8m3、6m3,而我国在2022年还是24.1m3,是美日的6-8倍。
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发达国家可达80%以上,而我国2022年才达到33.4%,只有发达国家的1/2不到。
四、节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过渡:所以,仅仅依靠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等措施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还需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也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2.生活小调查:你们家中有什么节水的措施和方法吗?(学生回答:……)
3.数据说明: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98.2亿m3。其中,农业用水量最多。
用水类型 |
用水量 |
占比 |
生活用水 |
905.7亿m3 |
15.1% |
工业用水 |
968.4亿m3 |
16.2% |
农业用水 |
3781.3亿m3 |
63.0% |
人工生态环境补水 |
342.8亿m3 |
5.7% |
那么,在生产和生活中如何节水?
4.方法归类:请阅读课本第80页“农业、工业和家庭中的节水措施”,试把这些措施分类,将序号填写到表格中。
农业节水:N1.改变灌溉技术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N2.改变作物品种,在北方缺水地区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节约
灌溉用水。N3.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污染。
工业节水G1.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提高水的利用率。G2.降低生产耗水,节约用水。G3.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节水:J1.一水多用。J2.推广节水器具。J3.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节水类型 |
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
减少对水资源的损耗 |
防止水污染 |
生活用水 |
N1 |
N2 |
N3 |
工业用水 |
G1 |
G2 |
G3 |
农业用水 |
J1 |
J2 |
J3 |
5.节水成就:(1)水资源利用率:通过“1997—2022年全国用水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都在快速下降,人均综合用水量和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也都有所减少。(2)水污染治理:通过“2011VS2021全国水质对比”可以看出我国水质明显变好。
6.拓展升华:张家港市曾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连续6年活动“苏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在“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方面做得非常优秀。为了更好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请你说说作为中学生你要怎么做?(学生交流:……)
展示:国家节水标志、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五、课堂小结,总结内化
填空构建《水资源》的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当堂反馈】
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该漫画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夏秋少,冬春多
C.南方多,北方少 D.西部少,东部多
2.解决黄河“入不敷出”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南水北调 B.退田还湖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修建水库
3.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从长远看最有效的途径是( )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节约用水 D.海水淡化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关掉水龙头
“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被告分类计算收费和超过定额量部分加价收费。读北京市、张家港市“阶梯水价”表,完成下面小题。
|
第一阶梯水价(元/m3) |
第二阶梯水价(元/m3) |
第三阶梯水价(元/m3) |
北京市 |
5 |
7 |
9 |
张家港市 |
2.91 |
3.71 |
6.11 |
5.我国部分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节约用水 B.增加大气降水 C.调节居民收入 D.净化河流水质
6.张家港市水价低于北京是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张家港市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 B.张家港市经济欠发达,物价低
C.张家港市人口稀少,用水量小 D.张家港市可以大量海水淡化
“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被告分类计算收费和超过定额量部分加价收费。读北京市、张家港市“阶梯水价”表,完成下面小题。
|
第一阶梯水价(元/m3) |
第二阶梯水价(元/m3) |
第三阶梯水价(元/m3) |
北京市 |
5 |
7 |
9 |
张家港市 |
2.91 |
3.71 |
6.11 |
5.我国部分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使节约用水 B.增加大气降水 C.调节居民收入 D.净化河流水质
6.张家港市水价低于北京是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张家港市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 B.张家港市经济欠发达,物价低
C.张家港市人口稀少,用水量小 D.张家港市可以大量海水淡化
2020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北京16区都推出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校园、社区、公园、道路等建设中推广海绵工程。读“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在北方地区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海绵城市”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统,其目的是( )
A.减少城市内涝,提高雨水利用率 B.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的质量
C.降低地下水位,导致地表的沉降 D.减轻交通压力,美化社区的环境
斯里兰卡依托小流域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示意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区域用水比例最多的是( )
A.农业用水 B.工业用水
C.乡村居民家庭用水 D.城市居民家庭用水
10.建设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B.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节约用水并调节当地气候 D.发展淡水养殖业和旅游业
四、研究反思
《水资源》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自然资源总的特点之后的分述,水在人类的生活中很重要,但我们并不一定能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它。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使用了大量关于水的图片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对水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水资源在全球的有限的。
本人以太仓市自来水厂取水点位置引入新课,创设“共饮一江水”教学情境,串联了“水情”“缺水”“节水”三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西北”“华北”“苏州”“云南”四地缺水的原因,明确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树立了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源观,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水资源,实现人水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中,我体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及德育的渗透。这节课在知识的学习上任务较轻,而在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方面要求较高,在课堂中我注意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注意师生、生生互动和面向全体学生,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学生一步步带着问题读图思考、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知识框架较自然的形成,思想意识得以升华,课堂学习氛围愉悦。下面仅就这节课谈一下自己在地理教学方式上的几点思考。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活动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
3.适时渗透德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如我们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只能解决局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如果一边兴建工程,一边污染浪费,你觉得还有意义吗?很自然的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去保护水资源”,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方面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继而唤起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可以形象生动的再现知识。在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一些图片让学生对水资源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很少。配合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这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学生可表现不太积极,应该引导或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2.应该组织一次水资源宣传活动,知行合一。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改正过来,让今后的课堂教学达到完美无憾。
3.习题没有时间做。应该做到当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