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 Unit8 Reading 课例研究

作者:顾春燕 时间:2025-09-16 点击数:

太仓课题研究课

上课课题:8A Unit4 Reading

执教者: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顾春燕;上课时间: 2025910日;上课班级: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 9)

一、课题简介

1. 课题基本信息

《依托学习共同体提升初中英语深度阅读能力的实施研究》;太仓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时间:20246月;编号:N2023006;主持人:顾春燕、王雅芳;单位: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


2. 核心概念界定:

1.学习共同体:指在班级教育活动中,以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缩小差距为前提,以共同愿景、价值和情感为基础,以合作小组为载体,以真实任务为核心,以成员之间持续、深层的合作和互动为途径,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学习组织和与精神追求。就本课题而言,针对语言学习特点,它具有成员构成的异质性、学习愿景的共同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活动时间的随机性、身份转换的灵活性、人际交往的主体间性等特征。

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通过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互帮互助,通过在合作中共同构建知识,去共同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因此,学习共同体是指学习者立足于共同的愿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以倾听分享、分工合作为原则,共享学习资源、共享智慧,在合作中构建知识,共同完成挑战性任务,最终实现个人发展以及团体的协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2.深度阅读能力:关于阅读能力的内涵,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外学者 Barrett(1989)认为,阅读能力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理解文字意思、重新组织阅读材料、推理判断能力、评价和欣赏能力;国外学者DayPark (2005)认为阅读理解可分为字面理解、重组、推断、评价和个人反应五个层次。其中“个人反应”是读者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理解能力;Caldwell (2008)认为阅读理解还可分为字面理解、推断性理解和应用性理解三个层次;此外,CrawleyMountain(2013)把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推理性理解与评判性理解,评判性理解是最高层次的理解。阅读活动有着不同的理解层次,相应于此,需要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评判性理解也代表着高层次理解能力。

国内学者对阅读能力内涵的研究要晚于国外,但不少学者对阅读能力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例如:夏正江(2011)把阅读能力分为本体性阅读能力和相关性阅读能力。其中,本体性阅读能力包括知识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探索性阅读能力;国内学者姚林群(2012)认为阅读能力是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它主要包括学习者对阅读材料的有效感知、正确理解、个性化鉴赏、批判性反思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此外,王蔷、陈泽航(2017)将阅读能力分为解码能力(信息提取、策略运用、多元思维);语言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阅读理解(文本概念、音素意识、拼读能力、阅读流畅度)和文化意识(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比较、文化鉴别)四大能力。因此,阅读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与解码能力等低阶思维能力,也包括探索性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能力、文化审美鉴赏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以及迁移运用等高阶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深度阅读能力实质上是由各种阅读能力综合发展而来的,比起阅读能力,深度阅读能力则更加强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因此,英语深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推理分析、批判质疑、反思评价、想象创造以及迁移运用,最终获得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3.依托学习共同体提升初中英语深度阅读能力的实施研究

“学习共同体”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证实了师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各司其职、知识共享的学习模式对于降低学生阅读焦虑感、激发学生阅读动力、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以及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深度阅读能力提供了借鉴。同时,学习共同体作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具有“合作学习”和“阅读圈”的优点,同时也具备着两种策略不可比拟的特质与优势,即合作构建知识。因此,将其运用到提升英语深度阅读能力中是大势所趋。

 本课题将根据行动研究模式,实施行动研究方法。在自然、真实的英语教育情境中,英语教师以研究者身份针对教学情境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研究者将对英语课堂进行观察、深入了解、发现问题并进行英语深度阅读的检测以及深度阅读能力问卷来了解本班学生的英语深度阅读能力现状,确定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合作探究,共享智慧,有利于丰富知识源,加快知识建构,开展深度阅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加速发现关键词句,对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猜测推断的能力,有利于推断作者写作意图、作者态度、以及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推断性阅读能力和合作构建能力。

3.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科实践课堂教学样态,强调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能力架构、情意发展,体现学科特点、学科思想与学科学习方法,彰显“学科意蕴”,凸显学科育人价值,让教学目标从学科学习转向素养形成,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课堂教学从坐而论道转向知行合一,发挥评价育人功能,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认识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科实践的内涵和特点。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科实践课堂教学样态,增强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科实践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形成典型性实施案例,明确核心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科实践的设计路径和教学模型。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新课堂评价方式,研制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科实践课堂教学评价工具。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建设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科实践的支持机制。


4.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改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推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和合作中深入理解英语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共同体的环境下,学生能通过互助的方式更好地阅读和深入阅读。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关于学习共同体、深度阅读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理性认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打造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学习共同体建设方法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依托学习共同体提升初中英语深度阅读的课程体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丰富依托学习共同体提升初中英语深度阅读资源,打造初中英语深度阅读资源库。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依托学习共同体提升初中英语深度阅读的实施路径。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提升初中生英语深度阅读能力评价策略。


5.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法,实践研究法,课例研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关于DIY的有用词汇

2)学生能够掌握文章My cousin AndrewDIY的故事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思考和假设的能力、复述故事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海报设计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学会通过英语阅读进行思考、设计,在设计中体会DIY的乐趣,从而热爱DIY、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掌握AndrewDIY的故事

2)运用所学DIY的知识进行问题思考、设计关于Andrew故事的DIY海报

2.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DIY的知识进行问题思考、设计关于Andrew故事的DIY海报

三、教具准备

课件、活动单等。

四、教学过程

1.lead-in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简短的手工制作纸质花朵的视频。接着,教师提问:Whats the video about?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DIY,或者paper rose等关键词。教师继续提问: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DIY?  2.Did you do anything by yourselves? 3.Are you crazy about DIY?

教师展现家庭成员制作的DIY food 图片,包括蛋糕、馒头、包子等;还有为儿子制作的DIY毛衣;最后呈现家庭成员亲手制作的DIY花朵和五角星。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一段DIY的现场视频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于DIY话题的兴趣,再通过自己熟悉的家庭成员的各类DIY作品呈现DIY的各种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于DIY的思考和关注。

2. Presentation

Step1.教师呈现这些DIY的作者,这位痴迷于DIY的家庭成员Simon。在介绍Simon的过程中,新的单词和词组被包含在句子中,通过具体的语境来教授新单词、词组。例如:Hes curious. Hes clever. Hes a little careless. He is crazy about DIY.教师用另外一个句子解释be crazy about. He likes DIY very much. He loves to repair things and decorate his house. His house always looks terrible. 教师用fix来解释repair

Once he tried to put in a brighter light in his bedroom. He made a mistake. His house had a power cut.教师用相应的图片和英文解释句子,put in means fixHis house was in the dark. 按照此类方法,教师依次还教授了not only……but also短语,fillwith…等短语。Now the living room has not only blue walls, but also a blue ceiling and floor. Not onlybut also means bothand. He hit a pipe and filled the room with water. It means he made the room full of water. I advised him to take a course in DIY.接着,教师设置一个即时检测环节,根据先前分好的四人小组,分给其中两个同学六个单词和词组,be crazy about, repair, terrible, fill, advise, attend。 另外两位同学相应的英文解释,要求将单词和解释进行配对。全部配对成功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个苹果贴纸。课前教师向学生明确小组每完成一次任务就可获得一张苹果贴纸,组内的同学完成任务也能够为小组获得贴纸,最后获得最多苹果贴纸的小组能够获得教师刚才所展示的DIY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具体的句子而不是单个孤立的单词、词组来教授新的单词、词组,既能够让学生的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学习,在情境中教学,既生动形象,又能够使各单词之间、各词组之间、单词与词组之间产生关联,单词教授也变得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单词检测的环节既能够检测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情况,也是小组合作的热身环节。

Step2: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文中内容进行预测,Whats the passage about? 再呈现两个问题,学生需要带着问题去观看文章的视频并回答。1.Do you think Suzys cousin is good at DIY?   2. How many mistakes did Andrew make because of his DIY? 教师再用一些图片再现Andrew DIY引起的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能够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获得关键信息,既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把握,也能够加深观看的印象。

Step3:教师让学生略读文章并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选出每部分最佳的大意,接着自己阅读文章,小组完成判断正误练习,最先完成并全部答对的小组能够获得6个苹果贴纸奖励。

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并回答两个问题:1.What does Suzys cousin Andrew love to do ?  2.How does the house look after his DIY?

率先答对的同学能够为小组争得苹果贴纸。接着学生朗读24段,并用铅笔圈出Andrew的四份DIY工作,先找到的小组可以先与教师提供的四个DIY引发的问题进行配对,最快完成的小组可获3张苹果贴纸。针对刚才Andrew的四份DIY工作,教师开始头脑风暴环节,提出四个思考的问题,例如1.If you were Andrew, would you put in a light by yourself? Why? 2. What should you think about before putting up a picture on the wall? 3. If you were Andrew, when you caused such a problem, what would your mother do? Do you want your mother to support you or stop you? 4.Is it easy for Andrew to put up a picture on the wall? How do you know that? What is the shelf like? What should a shelf be like, Picture A or B? 每个小组内讨论这四个头脑风暴的问题,讨论完毕后选出代表发表观点,表述流畅者可为小组获得贴纸。

设计意图:24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找DIY jobs并配对问题,能够让学生对四段的重点内容和结构快速掌握,头脑风暴更是针对DIY job展开的思考环节,开阔学生的思路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建言献策环节,教师提问:Why did Andrew fail so many times? 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 Did Andrew listen to Suzys advice? 阅读第五段,比较SuzyAndrew对于DIY的看法并回答上面的问题,言之有理、回答流利小组可过关。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和问题面前,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Step4:教师要求学生retell stories about Andrew who is crazy about DIY. 四人小组内每个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关键词负责复述Andrew DIY一个工作和问题,例如:Student Atry to, put in , make a mistake, have a power cut.  Student B: put up, hit fill……with…… Student C: think, paint, keep on, not only..but also..  Student D: spend……putting up the shelf, cant stay there, higher..

设计意图:组内分工复述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个DIY故事的印象,给出关键词,能够让学生再次运用关键单词和词组,在熟悉课文的同时,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教师给出一些DIY海报的图片,并给出如何制作海报的提示,how to make a poster: pictures, words(as simple as possible), colour and design (attractive)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AndrewDIY故事设计一张海报,有图片,也有一些简要的英文句子。设计完成之后,全班评选出最优秀的两组,能够获得8个苹果贴纸。计算得到苹果贴纸最多的小组,予以肯定,并颁发奖品。教师最后展现Slogan标语:Be creative, enjoy DIY, enjoy life.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reading的输出环节,设计海报相比枯燥的背诵课文有趣得多,学生既能够在小组合作完成海报的过程中获得创作的乐趣,也能充分运用reading的文本信息,一举两得,使本来可能因为接近下课的沉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小组合作和组间竞争达到高潮。

Homework:1.Make your poster more complete and beautiful.

         2.Try to write down your own DIY stories.



五、课堂小结

本课题分为课前导学和资料收集、课堂传统节日活动探究和课后传统节日宣传演讲和介绍,并运用了多种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呈现,指导学生对所读的语篇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内化、整合和应用,为学生的口头输出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自我监督性学习,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总结经验。

评价维度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

语言能力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中外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师评价

生生互评

自我评价

文化意识

学生能否了解传统节日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是否了解该节日的起源与发展情况,能够理解和接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否能发扬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师评价

生生互评

自我评价

思维品质

学生能否运用已有的文化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遇到的新的语篇中的文化问题,是否增强了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增强了文化自信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师评价

生生互评

自我评价

学习能力

学生是否学会使用所学的语篇知识中的文化内容和节日庆祝活动来作为学习文化类语篇的工具,是否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是否提高了跨学科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师评价

生生互评

自我评价



四、课堂观察量表

依托学习共同体提升初中英语深度阅读能力的实施研究——以英语阅读课《7A Unit8Reading》

一课为例

流程

观察

纬度

教学观察指标(A

学习观察指标(B

             

     

1

主题

引入

A1紧扣单元主题

A2契合学生实际

A3形式新颖有趣

B1唤醒已有认知

B2激起主题兴趣

A1 Brainstorm导入DIY主题,制作生日卡片,需要什么材料。A2 导入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有话可说,积极性高A3 根据情境和图片,写出制作生日卡片的过程,将表顺序的副词与卡片的制作过程自然结合。

学生课堂参与度比较高,但集体回答明显多于个别回答,可以让一些学生独立回答问题,培养思维品质。

2

范文

研读

A4遵循阅读规律

A5合理解构语篇(主题意义、框架结构、文体类型)

A6关注语言特点

A7指导表达技能

A8活动组织科学

A8-1活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A8-2 A8-3体现学习活动观,有层次,关联性高,衔接紧凑,整体性强;A8-4突出教学重点;A8-5运用支架有效破解难点;A8-6时间安排恰当;A8-7活动组织规范有序等)

B3语篇阅读充分

(基于语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主要信息)

B4学习思维活跃

B4-1迅速明晰学习要求、语言要点和语篇架构;B4-2紧密回应教师或同伴;B4-3适时提出自己对语篇的合理见解等)

B5积极参与探究

(独立思考,主动举手,乐于合作,融入团队,勇于表达等)

B6规范流畅表达

(深入语篇,针对问题或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地道,表达流利等)

A4 遵循阅读规律,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加深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

1. What did she make and why?

2. Who helped Suzy make the card?

3. How long did it take?

4. How did she make the card?

A5 对语篇结构合理:分析了文章的结构Beginning

Main body; Ending  (文体类型 diary 未进行分析)

A6 关注语言特点:

教师的表达流畅,口语地道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了本文的时态

A7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合作指令清晰

A8 13 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体现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层层深入,以问题链分析篇章的结构和细节信息,呈现文章的main ideas和关键结构,衔接紧凑。

A8-4 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DIYstepsproblemsfeelings

A8-5 有效搭建了文章的支架,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BeginningMain BodyEnding,让学生聚焦 What did I make Why did I make it? 制作DIYstepsproblemsfeelings,渗透了连接的副词和关键结构,最后My hope,文章的内容支架、语言支架和结构支架能够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并有效记忆。

A8-6 时间安排较为恰当,给予了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学生进行了peer-check.

A8-7 课堂活动开展有序、高效。

要关注语篇的题材:diary,进行一定的分析,让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文本有一定的认识。



文字结构分析合理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口头评价可以多元、多样、更具鼓励性。


学生的独学和合作学习有序开展,归功于有效的指令和ppt上列出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了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教师在写作教学时要尤其关注写作支架的搭建:结构支架、内容支架和语言支架,使学生在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中都能够加以运用,从而达到抓住重点信息的目的。

3

写作

实施

A9读写关联紧密

(主题、任务、结构、语言等一致性高)

A10支架搭建合理

(情境、问题、提示、框架等)

A11任务难易适中

A12写前指导清晰

A13过程指导精准

【以下两环节重点观察共同体的学习】

B7 活动前自主学充分

B7-1有充足的自主认知和学习时间; B7-2充分了解合作内容;B7-3形成了超越语篇的初步写作框架或成果。

B8.活动中合作学有效

B8-1明晰教师要求(含任务、时间、方式、结果反馈形式等);B8-2遵循一定的合作规则; B8-3全员全程参与;B8-4体现互助协同; B8-5倾听与交流顺畅; B8-6按活动要求全部完成了口笔头语言交流任务; B8-7通过自主和合作形成了高质量主题作品。

B9活动后展示学精彩

B9-1展示结果是基于合作,体现了本课所学;B9-2展示学生的语言流畅; B9-3其他学生耐心倾听,主动质疑;B9-4展示前或中或后有教师或学生的适切性评价。

A9 读写关联紧密,文本中的DIY story 是关于Mum的生日的,文本内容围绕生日卡片的制作步骤、遇到的问题,制作者的感受和希望展开。(本部分以读和分析为主)

Miss Lu’s DIY story 部分,同样围绕What &WhyHow did Miss Lu make itMiss Lu’s hope, 让学生基于所学的DIY story完成半开放式的表格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进行读写结合活动。

My DIY story 的写作中,教师让学生基于所学支架和关键短语,进行写作,写作活动的开展是层层深入,互相关联的。

A10 支架搭建合理: 作者的DIY storyMiss Lu’s DIY story, my DIY story 采用的是类似的支架,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重点有清晰的认识。

A11 任务难易适中,情境创设切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活动参与度高。

A12 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前指导清晰,在写之前给学生看了self-check自我检测的表格,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写作要达到哪些要求,再开展写作实践。

A13 过程指导精准,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写作,与学生积极互动沟通。

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活动开展来达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层层深入的活动,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从半开放式的要求到完全放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话可评,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符合学情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本节课活动的顺利开展。

4

写后

评价

A14评价标准科学

(评价纬度合理,契合度和清晰度高,体现教学目标)

A15关注过程结果

A16评价主体多元

A17评价方式灵活


A14 评价有表格要求,教师让学生进行互评之后在再进行点评,评价科学,与本课的写作教学目标相契合。

A15 关注过程结果,学生上台展示写作成果并朗读

A 16 生生互评,师生互动,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之间互相打星确定写作等级。

教师根据学生投影的写作作品进行红笔批改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能。

A17 评价方式:口头纠正,笔头批改,互相点评,

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激励性话语可以多一些。


评价一定要多样、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明确写作要求,提升写作技能,教师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使用。

说明:1. 观察学生时,需整体观察自主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全班学习情况;观察教师的教时,也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思考教师教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 “关键事件要点记录可记录教师或学生的语言、行为、神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亮点与问题等,由此判断以读促写的有效性,建议与照片和录像一起配合记录。对有些信息和表现不清楚之处可在课前、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以进一步求证。记录时可对照观察指标,以标号+证据的形式进行记录,如:A1以XX的视频和图片引入写作主题。

3.“以学思教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师情境和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安排、方式的选择、媒体的运用、过程的组织、课堂的评价等方面的合理性,针对亮点写出自己的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对学习共同体视域下“以读促写”教学的基本认识、操作思路和路径策略等。
















观察班级: 执教教师        观察对象:    观察者

五、研究反思

本课刚开始的折纸视频,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并将主题导入到折纸和DIYDIY图片导入引入主人公Simon,并为本课成功创设一条线索:小组每完成一次任务即可获得相应苹果贴纸,最后的获胜者可获得Simon手工制作的奖励,此项获得既能使整节课的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竞赛获奖的兴趣,学生都很积极参与。

在四份DIY工作的思考环节,个人感觉给小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只有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课堂上学生给出的思考与想法并不全面,表达也不太流畅。在课文的复述环节,有部分小组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未能准备充分,跟不上班级其他同学的节奏,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难度方面还没有考虑如何降低基础薄弱同学完成任务的难度。D部分同学的复述可以设置成关键词填空,这样的设置是基础薄弱同学努力一下能够完成的任务,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然,他们无法真正参与进来。

设计海报将本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全部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投入到了海报的设计中,每组都讨论热烈,组员积极配合,但由于时间关系,到下课铃响的时候,都没有完成海报的设计。我的设想是,课后每组可以继续完成海报,到下一节Reading2上课时,每组展示DIY作品,并且每组的组员要在展示的同时,用英语表述海报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reportreport的表现也算在海报的评比中。这样的输出与展示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复习与巩固的作用。最后选出获得苹果贴纸最多的小组。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