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立项,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内容和分工。 2.开展理论学习,每月学习课题相关文献资料1-2篇,加强了对智慧实验室、智慧实验教学、初中理科实践教学的认识,加强了对课题相关理论和经验的理论认识。 3.开展主题研讨,每月开展一次主题研讨活动。按照年度研究计划,逐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保证每月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每月一次学习活动,保证每次活动有主题、有措施、有结论、有成果。 4.开展行动研究,开展教师数字化教育专题培训。 5.开展实践研究,各学科、各子课题进行课题教学实践,开设公开课、研究课,通过课堂教学探索智慧实验教学与依托智慧实验室的初中理科实践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路径。10月31日,课题核心成员闫林华老师在初二(12)班进行了主题为“智慧实验室创新初中理科实践教学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课《照相机和眼球》,活动中闫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分组实验,以案导学,小组合作,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科特点。课题组其他成员分组进行课堂观察观察,并填写课堂观察量表。 5.开展文献研究,手机和分析文献,形成开展有关“智慧实验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 6.开展调查研究,教师访谈,了解学校智慧实验室使用情况和智慧实验开展情况。通过研讨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实施问卷调查,分析学校“智慧实验”教学问题。 7.10月14日开展了课题论证活动,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解读课题开题汇报,课题负责人分别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开题汇报。课题组相关成员与专家对话,就课题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交流论证,并根据专家建议重新修改了课题方案。 8.课题启动:2024年12月20日,课题组开展了课题启动动员仪式,活动中课题负责人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教师研究职责,号召全体理科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依托智慧实验室开展初中理科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探索智慧实验教学新路径。 9.通过主题研讨,讨论了“实验教学如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初步确定了分组实验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的合作力;用实验激活动机,挖掘并维护学生的求知力;通过设计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学策略。 10.成果推广:2024年11月14日,课题组李芳老师在苏州市“课题进课堂”北片区初中研讨活动中开设初三物理公开课《气体压强、体积与受力关系的验证实验》,李老师用蟒蛇缠绕猎物使其心脏停止跳动引入,再通过观察呼吸特征引出猜想,进而引入新课。课堂活动分为两大内容,一是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针筒中气体压强,验证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二是利用力传感器验证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与拉力的关系。课堂教学围绕课题研究,使用传感器等先进教学仪器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快捷、可视、准确,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2024年12月16日,课题组周哲史老师在太仓市初中生物学科半日研修活动暨太仓市初中教师“立足课程标准·聚焦课堂改革”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开设了跨学科实践示范课《酒酿的制作与食物的保鲜》,开课地点为数码显微镜实验室,周老师利用数码显微镜辅助教学,注重是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可视化,提高了实验效率。在第一课时中周老师已经带领学生制作了酒酿,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围绕酒酿制作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并从失败案例中提取问题“如何更长时间的保存食物”,整节课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