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提高心理韧性的初中生同伴关系团体辅导实践研究》
调查报告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 李怀艳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同伴关系作为其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影响。同时,心理韧性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初中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挑战时的应对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初中生同伴关系和心理韧性的调查,深入了解其现状,为后续开展提高心理韧性的初中生同伴关系团体辅导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一、问卷调查名称
提高心理韧性的初中生同伴关系团体辅导实践研究调查
二、问卷调查主题
“校园成长之旅:初中生心理韧性现状探究”
三、问卷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水平,为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心理韧性的初中生同伴关系团体辅导实践研究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四、问卷调查形式
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五、问卷调查对象
本校共1328位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
六、调查对象分析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纸质问卷的调研方式,对太仓沙溪实验中学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1328份,问卷收集有效率86.3%,其具体的性别比例见表1,表2,样本量其中男生726人,女生602人,独生子女596人,非独生子女732人。
|
频率 |
百分比 |
男 |
726 |
54.7% |
女 |
602 |
45.3% |
总计 |
1328 |
100.0% |
表1 性别比例分析表
表2 是否独生子女分析表
|
频率 |
百分比 |
是 |
596 |
44.9% |
否 |
732 |
55.1% |
总计 |
1328 |
100.0% |
其中初一年级529人,占比39.8%;初二年级428人,占比32.2%;初三年级371人,占比27.9%。
表3 班级比例分析表
|
频率 |
百分比 |
初一年级 |
529 |
39.8% |
初二年级 |
428 |
32.2% |
初三年级 |
371 |
27.9% |
总计 |
1328 |
100.0% |
(二)数据分析
问卷采用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汇总,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
七、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校量表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如表4,学生对于学校学习动力、学校归属感、学习压力、教师支持方面得分都在3分(符合)左右。
表4 学生学校量表平均得分情况
情况 |
得分平均值 |
1.我喜欢来学校学习新知识。 |
3.41 |
2. 我有信心完成学业。 |
3.43 |
3.我有动力学习新知识。 |
3.44 |
4.我喜欢学校,为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自豪。 |
3.50 |
5.我在学校感到安全。 |
3.61 |
6.最近半年,对学习感到游刃有余。 |
3.00 |
7.最近半年,感到学习压力小,信心十足。 |
2.93 |
8.当我在学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够获得老师的帮助。 |
3.59 |
9.需要的时候,我会向老师寻求帮助。 |
3.43 |
10.我很喜欢我的老师。 |
3.63 |
学生学校量表得分占比情况如图5所示,学生对于学校学习动力维度方面占比最多是非常符合的选项,其中对于我喜欢来学校学习新知识方面占比53.7%(非常符合),对于我有信心完成学业方面占比55.6%(非常符合),对于我有动力学习新知识方面占比55.0%(非常符合);学生对于学校归属感维度方面占比最多是非常符合的选项,其中对于我喜欢学校,为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自豪方面占比60.5%(非常符合),对于我在学校感到安全方面占比67.5%(非常符合);学生对于学习压力维度方面,对于最近半年,对学习感到游刃有余方面占比36.6%(非常符合),对于最近半年,感到学习压力小,信心十足方面占比34%(符合);学生对于教师支持维度方面占比最多是非常符合的选项,其中当我在学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够获得老师的帮助方面占比66.3%(非常符合),对于需要的时候,我会向老师寻求帮助方面占比56.2%(非常符合)。对于我很喜欢我的老师方面占比69%(非常符合)。
表5 学生学校量表得分占比情况
情况 |
非常符合 |
符合 |
不符合 |
非常不符合 |
1.我喜欢来学校学习新知识。 |
53.7% |
35.3% |
0.8% |
0.4% |
2. 我有信心完成学业。 |
55.6% |
32.8% |
1.0% |
0.1% |
3.我有动力学习新知识。 |
55.0% |
35.7% |
0.5% |
0.4% |
4.我喜欢学校,为成为其中一员而感到自豪。 |
60.5% |
30.4% |
1.3% |
0.2% |
5.我在学校感到安全。 |
67.5% |
26.5% |
0.9% |
0.0% |
6.最近半年,对学习感到游刃有余。 |
36.6% |
33.8% |
5.0% |
1.2% |
7.最近半年,感到学习压力小,信心十足。 |
33.8% |
34.0% |
6.6% |
1.0% |
8.当我在学校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能够获得老师的帮助。 |
66.3% |
27.6% |
0.7% |
0.2% |
9.需要的时候,我会向老师寻求帮助。 |
56.2% |
33.0% |
1.7% |
0.3% |
10.我很喜欢我的老师。 |
69.0% |
25.2% |
0.5% |
0.0% |
注:基于篇幅局限,本表格中没有呈现学生社会支持情况中“不确定”选项的占比情况。
如表6、7所示,量表中 ,学校维度信度为0.918,信度非常好,符合要求;学校维度效度为0.918,量表效度高。
表6 学校维度信度分析
表7 学校维度效度分析
学生心理情绪量表平均得分如图8、9所示,学生基本得分都在3分以上。其中,对于在过去的三周,我感到不开心平均得分3.47,接近于3(一两次);对于在过去的三周,感觉自己没用平均得分3.75,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在过去的三周,感到孤独没有朋友平均得分3.74,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在过去的三周,感到焦虑或者恐惧平均得分为3.65%,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在过去的三周,总是担心糟糕的事情即将要发生平均得分3.62,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在过去的三周,感觉周围的人都不喜欢我平均得分3.80,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在过去的三周,感觉生活没意思平均得分3.71,接近于(完全没有);对于在过去的三周,失眠平均得分3.61,接近于4(完全没有)。学生心理情绪基本平稳。
表8 学生心理情绪平均得分情况
情况 |
得分平均值 |
1.在过去的三周,我感到不开心。 |
3.47 |
2. 在过去的三周,感觉自己没用。 |
3.75 |
3.在过去的三周,感到孤独没有朋友。 |
3.74 |
4.在过去的三周,感到焦虑或者恐惧。 |
3.65 |
5.在过去的三周,总是担心糟糕的事情即将要发生。 |
3.62 |
6.在过去的三周,感觉周围的人都不喜欢我。 |
3.80 |
7.在过去的三周,感觉生活没意思。 |
3.71 |
8.在过去的三周,失眠。 |
3.61 |
表9 学生心理情绪得分占比情况
情况 |
完全没有 |
一两次 |
经常 |
一直是 |
1.在过去的三周,我感到不开心。 |
56.3% |
36.4% |
1.5% |
0.2% |
2. 在过去的三周,感觉自己没用。 |
79.2% |
17.2% |
0.6% |
0.1% |
3.在过去的三周,感到孤独没有朋友。 |
80.0% |
15.2% |
1.1% |
0.2% |
4.在过去的三周,感到焦虑或者恐惧。 |
70.8% |
24.3% |
0.7% |
0.1% |
5.在过去的三周,总是担心糟糕的事情即将要发生。 |
67.7% |
26.3% |
0.0% |
0.0% |
6.在过去的三周,感觉周围的人都不喜欢我。 |
84.2% |
13.0% |
0.5% |
0.2% |
7.在过去的三周,感觉生活没意思。 |
77.0% |
17.2% |
1.3% |
0.4% |
8.在过去的三周,失眠。 |
72.6% |
20.3% |
1.7% |
1.2% |
注:基于篇幅局限,本表格中没有呈现学生社会支持情况中“不确定”选项的占比情况。
如表10、11所示,量表中 ,学校维度信度为0.847,信度非常好,符合要求;学校维度效度为0.888,量表效度高。
表10 学校维度信度分析
表11 学校维度效度分析
学生行为量表得分如表12、13所示,学生行为维度平均得分在3-4分之间。其中,最近半年,和同学发生矛盾平均得分为3.73,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最近半年,和同学打架平均得分为3.92,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最近半年,冲着同学大嚷大叫,咒骂他人平均得分3.90,接近于5(完全没有);对于最近半年,不想做老师或者家长吩咐的事情平均得分3.65,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最近半年,较为严重的闯祸平均得分为3.91,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最近半年,逃避作业、逃课或者逃学平均得分3.93,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最近半年,撒谎平均得分3.68,接近于4(完全没有);对于最近半年,上课无法安静下来,总是想活动身体、最近半年,难以集中精力,常常控制不住的分心、最近半年,被叫家长、最近半年,收到言语或者行为欺凌、最近半年,抽烟或者喝酒平均得分都接近于4(完全没有)。说明学生行为表现良好。
表12 学生行为平均得分情况
情况 |
得分平均值 |
1.最近半年,和同学发生矛盾。 |
3.73 |
2.最近半年,和同学打架。 |
3.92 |
3.最近半年,冲着同学大嚷大叫,咒骂他人。 |
3.90 |
4.最近半年,不想做老师或者家长吩咐的事情。 |
3.65 |
5.最近半年,较为严重的闯祸。 |
3.91 |
6.最近半年,逃避作业、逃课或者逃学。 |
3.93 |
7.最近半年,撒谎 |
3.68 |
8.最近半年,上课无法安静下来,总是想活动身体。 |
3.70 |
9.最近半年,难以集中精力,常常控制不住的分心。 |
3.55 |
10.最近半年,被叫家长。 |
3.92 |
11.最近半年,收到言语或者行为欺凌。 |
3.88 |
12.最近半年,言语或者行为欺凌他人。 |
3.94 |
13.最近半年,抽烟或者喝酒。 |
3.95 |
表13 学生行为得分占比情况
情况 |
完全没有 |
一两次 |
经常 |
一直是 |
1.最近半年,和同学发生矛盾。 |
76.0% |
21.5% |
0.3% |
0.2% |
2.最近半年,和同学打架。 |
92.6% |
6.8% |
0.1% |
0.0% |
3.最近半年,冲着同学大嚷大叫,咒骂他人。 |
91.5% |
7.4% |
0.3% |
0.0% |
4.最近半年,不想做老师或者家长吩咐的事情。 |
72.6% |
21.9% |
1.1% |
0.4% |
5.最近半年,较为严重的闯祸。 |
92.9% |
5.9% |
0.2% |
0.0% |
6.最近半年,逃避作业、逃课或者逃学。 |
94.7% |
4.4% |
0.3% |
0.1% |
7.最近半年,撒谎 |
73.6% |
22.1% |
0.7% |
0.2% |
8.最近半年,上课无法安静下来,总是想活动身体。 |
74.8% |
21.5% |
0.8% |
0.3% |
9.最近半年,难以集中精力,常常控制不住的分心。 |
63.3% |
30.1% |
0.8% |
0.4% |
10.最近半年,被叫家长。 |
94.3% |
4.7% |
0.2% |
0.4% |
11.最近半年,收到言语或者行为欺凌。 |
91.6% |
5.9% |
0.3% |
0.4% |
12.最近半年,言语或者行为欺凌他人。 |
95.6% |
3.3% |
0.2% |
0.5% |
13.最近半年,抽烟或者喝酒。 |
96.4% |
2.5% |
0.3% |
0.2% |
注:基于篇幅局限,本表格中没有呈现学生社会支持情况中“不确定”选项的占比情况。
如表14、15所示,量表中 ,学校维度信度为0.833,信度非常好,符合要求;学校维度效度为0.849,量表效度高。
表14 学校维度信度分析
表15 学校维度效度分析
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如图16、17所示,题项平均得分在3-4分之间。对于父母尊重我的想法,我愿意与他们交流、我有很多知心朋友、周围有很多爱我的人平均得分接近于3(符合),说明学生在这几个方面拥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对于当我遇到困难,我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父母很关心我,并鼓励我、当我遇到困难,朋友们乐于帮助我、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周围有很多爱我的人、我会尊重他人、我富有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平均得分接近于4(非常符合),说明学生在这几个方面得到很大的社会支持。
表16 学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情况 |
得分平均值 |
1.当我遇到困难,我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 |
3.53 |
2. 父母很关心我,并鼓励我。 |
3.51 |
3.父母尊重我的想法,我愿意与他们交流。 |
3.35 |
4.我有很多知心朋友。 |
3.44 |
5.当我遇到困难,朋友们乐于帮助我。 |
3.57 |
6.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
3.56 |
7.周围有很多爱我的人。 |
3.47 |
8.我会尊重他人。 |
3.78 |
9.我富有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 |
3.65 |
表17 学生社会支持得分占比情况
情况 |
非常符合 |
符合 |
不符合 |
非常不符合 |
1.当我遇到困难,我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 |
64.5% |
26.4% |
1.7% |
0.2% |
2. 父母很关心我,并鼓励我。 |
64.2% |
24.9% |
1.5% |
0.3% |
3.父母尊重我的想法,我愿意与他们交流。 |
57.2% |
25.5% |
3.4% |
0.8% |
4.我有很多知心朋友。 |
60.9% |
26.2% |
2.9% |
0.8% |
5.当我遇到困难,朋友们乐于帮助我。 |
67.8% |
23.0% |
0.8% |
0.4% |
6.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赖的。 |
67.9% |
21.5% |
0.5% |
0.4% |
7.周围有很多爱我的人。 |
62.7% |
22.7% |
0.8% |
0.1% |
8.我会尊重他人。 |
79.7% |
18.2% |
0.0% |
0.0% |
9.我富有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 |
67.8% |
24.8% |
0.6% |
0.4% |
注:基于篇幅局限,本表格中没有呈现学生社会支持情况中“不确定”选项的占比情况。
如表18、19所示,量表中 ,学校维度信度为0.832,信度非常好,符合要求;学校维度效度为0.894,量表效度高。
表18 学校维度信度分析
表19 学校维度效度分析
根据表20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心理情绪、行为和社会支持这四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学校支持和社会支持度越高,学生行为和心理情绪也就越好。
表20 维度相关分析
|
学校 |
心理情绪 |
行为 |
社会支持 |
学校 |
1 |
|
|
|
心理情绪 |
.533** |
1 |
|
|
行为 |
.508** |
.564** |
1 |
|
社会支持 |
.656** |
.531** |
.456** |
1 |
注:**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八、调研结果与对策建议
(一)调研结果
在本次针对初中生心理韧性(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中,一系列发现揭示了该群体心理发展的复杂状况。
从影响因素来看,学业压力被证实是影响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当今教育环境下,初中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任务、频繁的考试测评以及升学竞争压力。这些学业相关的压力源如同无形的重担,长期作用于学生心理。例如,持续的学习任务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情绪,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削弱其心理韧性。当学生在学业上遭遇挫折,如考试失利或作业完成困难时,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影响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学生的情绪水平同样对心理韧性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如抑郁、焦虑等,会侵蚀学生的心理防线。消极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在长期积累中改变其认知模式和应对策略。例如,一个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中的学生,可能会对未来的挑战产生过度担忧,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选择逃避而非积极应对,从而阻碍心理韧性的提升。
此外,学生的行为模式也与心理韧性密切相关。部分学生存在自我评价过低的现象,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新事物,从而限制了自身成长和心理韧性的发展。同时,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缺乏与同伴的有效互助和交友行为,使得他们在面对压力时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同伴关系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互助能够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信息分享和榜样示范,有助于增强其心理韧性。而缺乏这种支持的学生,在面对压力时往往会感到孤立无援,难以有效应对。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受学业压力、情绪水平和行为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这些调研结果,为提高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后续研究可从多个角度展开。例如,在应对学业压力方面,可探索如何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带来的心理压力。在情绪管理方面,可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教导学生情绪识别、表达和调节的技巧,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在同伴关系构建方面,可组织团体活动和社交技能培训,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交流,增强其社会支持系统。通过这些多维度的研究与干预,有望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助力其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二)对策建议
1.针对学业压力的团体辅导干预
学习策略分享小组:组织学生成立学习策略分享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成绩较好且有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预习和复习、如何应对考试等。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其他学生借鉴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轻学业压力。例如,每月设定一个主题,如“高效记忆法分享”“解题技巧交流”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和实践。
压力应对模拟训练:开展模拟学业压力场景的训练活动。设定一些常见的学业压力情境,如考试临近作业过多、成绩不理想等,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应对。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应对策略,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这些情境下的反应和处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应对学业压力的心理准备,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比如每学期组织2 - 3次这样的模拟训练活动。
2.针对身心健康与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干预
情绪识别与表达工作坊:举办情绪识别与表达工作坊,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悲伤等,并教导他们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使用情绪卡片、情绪故事等工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情绪。例如,每月开展一次工作坊,每次围绕一种主要情绪展开深入探讨和练习。
放松训练与正念练习课程:开设放松训练与正念练习课程,教授学生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放松技巧。通过定期的练习,帮助学生在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缓解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可以每周安排一次课程,每次课程进行20 - 30分钟的练习。
3.针对行为问题的干预
积极行为榜样示范:在团体辅导中,挖掘和树立具有积极行为的学生榜样。通过让榜样学生分享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成长经历,激励其他学生学习。例如,邀请在自律、勤奋、友好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演讲,分享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坚持积极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设立“积极行为之星”评选活动,每周或每月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行为矫正小组:对于存在一些消极行为倾向的学生,成立专门的行为矫正小组。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行为矫正计划。在小组中,通过监督、鼓励、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对于容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的学生,设定“友好相处”目标,记录每天与同学相处的情况,当达到一定的友好相处天数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4.针对增强社会支持的干预
同伴互助结对活动:开展同伴互助结对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等特点,将学生两两配对或组成小组。鼓励结对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如一起完成作业、分享心情等。定期组织结对小组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在互助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例如,每学期进行一次重新配对,以扩大学生的社交圈子。
家校合作支持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举办家长 、学生、 教师三方参与的团体活动。例如,开展亲子互动游戏、家长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更好地给予支持和鼓励。此外,建立家长与教师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每学期可以组织2 - 3次家校合作活动。
5.综合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月:设定不同主题的活动月,将上述干预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设定“压力应对与成长”主题月,在这个月内,开展学习策略分享、压力应对模拟训练、情绪管理课程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应对学业压力的能力和心理韧性。每个主题月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估,了解学生的收获和反馈,以便调整后续的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团体辅导效果评估体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为观察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心理韧性、同伴关系、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团体辅导的内容和方式,确保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学期的团体辅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