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均衡化需求,带动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与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充分落实“强效计划”,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包括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太仓市第二中学、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太仓市双凤中学、太仓市良辅中学五所学校)决定在总结各成员校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用3年的时间构建具有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大历届全会与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江苏省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计划》《太仓市初中学校“强校计划”实施办法》等文件相关要求,围绕“活力教育”主张,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用心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生态,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本思路
1.以“尊重理解、平等合作、共创共享、协同发展”的集团精神为纽带,以“紧盯撬动点,紧抓课堂教学,紧追教学质量”为共建主题,在主题引领下实现经验分享、资源共享,整合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推动成员校之间的交流、共享、互助、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实现集团各成员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位均衡发展。
2.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坚持育人导向,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工作目标
1.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业务素质有所提高,教学潜力大幅提升。
2.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整体把握潜力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潜力普遍提高。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潜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构成,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4.用心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各成员校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各成员校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集团教学新样态。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集团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特成立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下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集团各校课堂教学改革。
组 长:朱晓静 许秋红 冯书侠 严卫中 黄冬明
副组长:凌晓东 (各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
成 员:高静怡 陆志丹 王 艳 王雅芳 朱 胤
领导小组下设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由各成员校教学处主任组成,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分享智慧,以集体智慧促教改前行。
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下设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大教研组,由成员校各学科名优教师担任组长,开展跨校研修,促进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跨校联手持续提高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科素质。
四、课改经验
(一)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汲美课堂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围绕“汇美教育”理念,积极寻求课堂教学变革,探索基于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样态,形成聚焦“汇美”、倡导“汲美”的教学观念,打造“汲美课堂”,构建自主合作高效的活力课堂。
1.小组合作,和谐共生
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学习共同体,积极寻求课堂教学变革,落实学校“自主合作 和谐共生”教学主张,探索基于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范式,构建自主合作高效课堂,努力打造“汲美课堂”。通过班组文化、生训体系、导学案和课堂流程体系和“阳光少年微笑成长”三力律动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以“班组文化建设”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生训体系”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以“导学案和课堂流程体系”组织课堂教学,以“评价体系”持续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制度,让学生走向全面发展、持续成长直至终身发展的道路。
2.学案导学,自主合作
“汲美课堂”基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学案导学”为基本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流程,推动学生自主学、探究学与合作学。导学案是小组合作制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呈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顶层设计、实施过程和评价反馈的综合性学习平台。导学案主要分成基础部分、重点部分和拓展部分三大部分。
3.分层教学,精准发展
导学案基础部分、重点部分和拓展部份的层次设计,无疑非常适合进行分层教学,以导学案为依托,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在英语和语文学科实行6+N的课时机制。“6”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是一天内上午的四节课和下午的1、2两节课之和;“N”为6节课之后的课时,选课走班与分层施教在N中实现,并利用优学机助力作业设置,通过大数据推动学生作业优化,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组建学科“创新学习团队”和“名优教师团队”,实行“导师制”管理,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的成长规划,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辅导,让教育服务更贴切、贴心。
4.数学实验,主动探究
以江苏省基础性教育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重大项目数学实验先行示范校的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各年级数学实验手册及学校数学创新实验室。让学生从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通过“做”数学实验体会发现的乐趣,感悟数学的真谛,发展数学思维和智慧,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适时推广到其他学科。
(二)太仓市第二中学:问题导学课堂
太仓市第二中学致力于“指向深度学习的问题导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基于问题,主动学习”的教学主张,即以学为核心,以教为关键,以问题为载体,以解决为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积极开展“深度学习与问题导学”的实践研究,围绕“问题导学课堂”,一方面全面了解已开展的问题导学课堂的现状,科学评估质量,提出改进的方法与路径;另一方面开展理论学习,采用专家讲座与专业阅读,引领教师转换育人视角,更新育人理念,系统掌握深度学习与问题导学课堂的相关理论,开展基于探索教科研训一体化路径的新时代师贤文化培育研究,建构二中特色的问题导学课堂,提升课堂有效性。
第一阶段以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为团队核心成员,率先开展 “深度学习与问题导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引领各学科教师进课堂,观学生,思教学,深入厘清“深度学习与问题导学”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反馈信息,修订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促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二阶段强势推进“深度学习与问题导学”的实践与研究,鼓励全体教师全面参与,以赛促训,引导教师修内功,强技能,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总结开展“深度学习与问题导学”有效教学研究工作,撰写报告,将“问题导学课堂”作为学校常态的研究课题,持续开展研究。
(三)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
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坚持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省教育科学专项课题《构建初中课堂小组互助式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大力助推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改善课堂生态,全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小组互助,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主张,通过“互教互帮互学”的活动系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品质。开展基于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教学与靶向训练,利用太仓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小闲智慧等系统,进行精准学情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师分层教研、分析学业影响因素,进而形成教学策略,让老师精准地备、教、辅、研,让学生自适应学习的个性化学习,让家长及时掌握学情,配合学校管理。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个性化学习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自主选择”“方法多样”“差异共享”“动态管理”是个性化学习区别于划一性教学的质性特征。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既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又关注学生个体内差异,追求教学与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匹配。个性化学习更有利于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个性化学习模式需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设计教学,全面了解学生是差异教学的前提,课堂上差异教学策略是实施的重点,教学的各个环节重在尊重差异、照顾差异、分享差异、优化差异和发展差异。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未来发展,实现交互探究、合作共享、智慧生成的活力课堂。由于学校生源复杂,首先应立足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结合“精讲精练”,对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能力等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满足感,摆脱教育质量在全市低位徘徊的境界。
(四)太仓市双凤中学:“减负提质”的活力课堂
太仓市双凤中学在 2018 年至 2021年“小组合作制”苏派课改的基础上,规划更加适合校情学情的“小组合作制”课改2.0 版。以小组合作制学习四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形成具有双凤中学校本特色的班组文化、生训体系、导流体系、评价体系的细化建设方案、有效的实施路径以及各体系的示范案例等,力争做到课内学好、课后服务、课外共享,从而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促进更公平更适 切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
1.全方位推进课改,做好顶层设计
为确保课改顺利推进,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太仓市双凤中学小组合作课改工作三年行动规划》,用初中三年时间通过系统推进,建构起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和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第一年,规范“小组合作制”师生行为,提升师生课改能力。第二年,优化“小组合作制”各项工作。将四大体系的每个环节统筹协调、做实做细。第三年,内提质量,外树形象。在全体师生都已熟练掌握课改各项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小组合作品质,优化教学方案,打造学校专家研究指导团队和领衔教师示范引领团队。
2.全流程推进课改,做好系统落实。
一是做优班组文化,为课改奠定扎实基础。班通过构建班级、小组的价值认同为方式,实现班风学风建设,同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思想态度问题,形成规范的行为方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积极、阳光,充满自信。一是做强生训体系,为课改培养优秀骨干。生训体系既学生训练体系,发挥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作用,解决学生的能力问题和实现高效课堂、深度学习和自主化管理。一是做实导流体系,为课改落实具体路径导流体系建设包含了导学案设计标准和课堂教学流程模板两个方面,让学生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师生在相互信任的课堂场域内真正实现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作业负担轻的高质量导学案。由学校提供课堂教学流程范式,全体教师积极实践、教科室组织研究优化提升的方式进行。一是做优评价体系,为课改输送不竭动力。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小组、班级的日常行为和课堂表现作出评价。
(五)太仓市良辅中学:项目式对分课堂(PBL-PAD)教学
太仓市良辅中学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深入践行“活学活教、力行力臻”理念,积极探索区域“活力教育”主张引领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践行“精活实”教学主张,探索并形成符合我校生源特点、能够传承并优化现有教学特色的良辅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式对分课堂(PBL-PAD)模式,力争“教得有效、教得巧妙、教出特色、教出美感”,力争“轻负高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太仓市良辅中学于2020年1月启动项目式对分课堂(PBL-PAD)教学模式探索,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出现了一批勇于尝试的先锋教师团队,教学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被评为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并已经顺利结项。
1.坚持顶层设计,着眼长远发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124”总体工作思路,即一个中心、两项改革、四个转变。一个中心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两项改革为:一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方式从以教师的善教为特点,转变为以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好学为特点,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填灌式特点,转向主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四个转变为:课堂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思维上突出学科思想、时间上体现对分互动、方式上重视内化共生、目标上直至提质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和谐课堂、快乐课堂。
2.立足课堂阵地,聚焦提质增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生态,持续深入推动项目式对分课堂(PBL-PAD)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坚持核心主题引领策略。问题的设置、任务的确立、项目的设计,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核心和灵魂,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活动是学生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
一是坚持学科内容整合策略。跨学科教学是项目式学习必然要求,通过“联想与结构”,把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当前的学习统一起来,将有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学科边界,把分散的学科知识、方法、技能统整在具体的学生学习项目实践中,让学生自然、融合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
一是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结合学校的教学特色,我们提出PBL-PAD课堂教学模式和两种教学形态。
(1)PBL-PAD课堂教学良辅模式
项目化对分课堂(PBL-PAD)模式模型
PBL-PAD课堂教学良辅模式是以项目学习为基础,以知识讲授、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为重要环节:
第一、基于学科教学思想的传授和核心学科知识的建构。学科教学思想,是本学科揭示的本质性、规律性的内容,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品质。在项目式学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能主动去“经历”本质、规律性知识的发现、发展的过程,从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科知识体系,是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重难点、框架,是PBL-PAD课堂良辅模式教学改革必须守住的底线,重难点的精讲、体系的构建,是引导学生项目学习的前提。
第二、基于学生个体学习独立内化策略。PBL-PAD课堂教学良辅模式,需要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内化。独立学习和内化,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研究学习对象,分析遇到的问题,力所能及地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介入学习。内化吸收的核心特征是学生的独立活动和内在体验。内化吸收连接讲授与讨论的两个环节,基本要求是独立进行,前提是围绕问题思考、项目或任务、作业进行。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生主动学习策略。 一是学生团队协作学习策略,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过程包括亮亮收获,考考他人,请求帮助等;二是交流、展示策略,即师生对话、同伴互助,包括教师抽查、自由提问、同伴互助、教师总结等。以学生“我要学”开始,以学生“我需求”为源,以“我”为中心,实现“我准备--我探究--我展示--我检测”的“项目式对分课堂”推进方式,构成一个闭合的学习圈。
(2)PBL-PAD的课堂良辅模式,包括两种教学形态,一是“当堂对分”,指在新授课上围绕1-2个问题、项目或者任务,完整实施3个教学环节,将时间在师生之间进行科学分配(不能理解为对半分、平均分配)。二是“隔堂对分”,即把每次课堂的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上一次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而后一半时间用于讲授新内容,下次课讨论。每一半时间,均完整实施3个教学环节。
(3)PBL-PAD的课堂教学良辅模式评价。PBL-PAD教学评价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展开,以教师的角色把握、课堂点拨与评价、教学策略的运用,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为一级评价指标;以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形式,以学生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展示状态、生成结果等为二级评价指标;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储备、学习态度、能力提高、合作情况、专业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评)、学生相互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强调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
一是坚持环境优化策略。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学习、人格平等的民主氛围、情感愉悦的心理环境、同伴互助的人际环境、宽松和谐的物化环境等五个因素。意在通过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创设良好的课堂生态,使各层次学生对自己所制定目标或期待的成果得到满足。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认真思考、讨论、记录,倾听、体验、探究、分享,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能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有自主、探究的学习的意识,能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成果,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一是坚持学科个性发展策略。深入研究该课堂模式的理论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模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课型,灵活改变项目式对分课堂良辅模式(PBL-PAD)各个环节的教学形式,结合区域“活力教育”理念,传承优化 “项目式对分课堂”的新样态,把精讲点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展示交流、评价反馈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打造学生主体、和谐共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智慧型项目式对分课堂(PBL-PAD)良辅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撬动学校的强校之路。
五、课改建议
(一)实施优势互补、互促互进的集团整体发展策略
在集团层面,以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管理平台,以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体为交流平台,集团各成员校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紧抓课堂教学撬动点,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同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研究教学、研究教育,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科层面,以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大教研组为交流平台,形成各成员校同学科教师课堂改革常规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学科教学资源共享、问题共研的发展局面,共同促进各学科的课堂改革落实到位,抓实抓牢教学各环节,以水磨功夫促进各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二)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业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经历对提升核心素养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激发教师课改热情,充分发挥教师课改能动性
归根结底,课改也是人的改革,改的是教师和学生,而学生的改变最终还是来自于教师的改变。所以课改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课改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态度和心态,认同课改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发挥主观能能动性,主动去参与课改,积极地去研究课改,欢欣地享受课改。
(四)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引导、改进、激励功能,终结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学生地理课程学业成就的作用。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
(五)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
课改的表面是课堂的改变,但其本质是人的改变,即教师和学生的改变,而学生的改变归根结底也是来自于教师的改变。所以,课改,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要敢于放下架子,关注自己的学生。实现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1.以学定教: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2.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3.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4.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遇到重难点问题时,根据教师的安排或者学生自己的设置,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5.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六)课改实施,科研先行
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靠学校和老师去一步步研究,一步步尝试。这就需要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创建研究型教师团队,创建研究型管理团队。教师要不断去研究学生、研究学科、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作业……管理人员也要去研究课改转型中面临的新的管理问题。只有科学的研究结果,才能更好的指导课改的实施。教育集团应组织设立基于集团化办学的科研队伍和团队。
(七)示范引领,共享成果
充分发挥各成员校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集团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宣传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相互学习;组织各成员校开展课堂改革研讨活动,通过示范引领、团队教研等方式,引领各成员校共享改革的成果。
五、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形成课堂改革的合力,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集团要制订或形成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4.集团鼓励各成员校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但切记不要形成统一模式,各成员校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需形成符合本校校情、师情、学情和学校文化的课堂教学特色,形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