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音乐学习思维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4月记录表

作者: 时间:2023-04-27 点击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初中学生音乐学习思维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立项

立项编号

Sjh0495

出席对象

音乐教研组

地点

音乐教室

时间

20234  25

研究主题

音乐思维培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学生不会用音乐知识鉴赏音乐,分析音乐的思维力比较薄弱

研究方法

实践研究与理论总结

 

 

 

 

 

 

 

 

 

 

 

 

 

 

 

发现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思维、学习习惯这些概念,总感觉这些概念存在相互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具有很好的帮助。  

分析问题

一个学习行为的产生必定是来自一定的学习思维的指令,而这些学习思维必定来自学习习惯。三者处于同一个学习系统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良好思维的形成来自于好习惯的形成,而好的习惯必定来自于大量的好的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思维,就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在大量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思维。

解决问题对策

通过文献研究进一步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如何使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所谓的内因,即自我进化的意识和能力;内因具有先天性。按照内因,人的个体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按照二八法则,M1、M2、M3三个象限20%;80%的人处于M4 。

M1,意识和能力都强的人最多1%。这类人具有强大的自我干预能力,他们会时刻保持着思维的进化。

M2,强大的进化意识,大多可以促进能力的提升。

M3,关键在于提升意识,一旦意识突破,思维的进化水到渠成。

M4,缺乏意识也缺乏能力,这是大多数人。

所谓的外力,即促使思维改变的外在因素;外力是后天性的。通过外力来改变思维有两种方法路径。

路径一,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即从思维切入,适用于20%的人。

对于M1、M2、M3象限的人,可以从思维入手,授之以渔;这部分人通常学习能力较强,以培训等方式可让其接受新的思维,改变现有思维,形成新的思维;从而产生新的行为。

路径二,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产生思维;即从行为切入,适用于80%的人。对于M4象限的人,必须从行动入手,授之予鱼;这部分人通常转化能力较弱,以训练的方式,逼其行为;当行为形成习惯,自然产生固定思维。

 

 

 

获得的主要结论

 

人的行为来源于思维,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长期的重复性行为会养成习惯,即我们常说的下意识行为;习惯养成后会形成定式思维,即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

人的惯性很难改变,就在于定式思维;思维是个人进化与企业变革的前提,也是必要条件。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必须要改变他的思维;改变思维是最难的,取决于内因与外力两方面因素。

 

物化成果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